界面新闻记者 |
短短两个月,央行“互换便利”再有实质性的进展。
12月31日,据央行官网 ,为支持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央行将于近期开展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互换期限1年 ,可视情展期,面向符合条件的证券 、基金、保险公司开展操作,互换费率由参与机构招投标确定。即日起接受机构申报 。
同日 ,中国证监会发文表示,前期,其会同央行开展了证券、基金公司互换便利首次操作 ,操作金额500亿元,20家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参与投标。工具实施以来,相关机构积极开展互换便利操作 ,根据市场情况稳步融资 、投资,截至目前首批操作已全部落地,实际投放超过90%,发挥了互换便利工具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积极作用。
10月18日 ,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已经同意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 、华泰证券、申万宏源、广发证券 、财通证券、光大证券、中泰证券 、浙商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银河证券 、招商证券、东方财富证券、中信建投 、兴业证券、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 、嘉实基金这20家公司开展互换便利操作 。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要求,相关机构积极申请 ,中国证监会商央行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基础上,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每批次操作时 ,根据意向参与规模筛选出20家左右的机构参与央行招标操作。
截至界面新闻发稿,山西证券 、东吴证券、红塔证券等公告新增获批参与投标 。
目前 ,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今天开始操作。中国证监会要求相关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投资能力,加强合规风控管理,有效发挥稳市货币政策工具功能 ,加强和改善市场预期管理,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为什么SFISF引起市场如此关注?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通过这项工具所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 。国债、央行票据与市场机构手上持有的其他资产相比 ,在信用等级和流动性上是有很大差别的。很多机构手上有资产,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流动性比较差,通过与央行置换可以获得比较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资产 ,将会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互换便利期限不超过1年,到期后可申请展期;抵押品范围未来可视情况扩大 。这些操作上的灵活性均表明,工具未来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由于通过互换便利工具所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 ,因此备受市场关注。一位非银分析师分析,这笔资金预计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数千亿元的新资金。他认为,这不仅有助于稳定股市 ,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还能增强非银金融机构的融资和杠杆能力,提升其投资价值 。
这也意味着,股市的增量资金来了。
招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向界面新闻表示 ,互换国债对股市的影响有二:第一,提供充足流动性,推动行情持续向好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与美联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推出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很相似 ,在不增加基础货币投放的情形下,会提升非银机构的融资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为股市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支持 。
第二 ,改善风险偏好,增强市场信心。本次互换便利举措的落地被市场视为一种积极的政策信号,显示出央行维护市场稳定 、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方面坚定决心。
对债市来说 ,第一,平衡债券供需关系,推动债市利率上行 。今年以来 ,债市利率不断创新低,互换国债政策落地生效会明显增加市场上国债和央行票据的供给,进而推动收益率上行。第二,股债跷跷板效应凸显 ,更多的债市资金涌入股市。
SFISF带来的增量资金入市会买什么?
中金公司研究部非银金融及金融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姚泽宇认为,“互换便利操作灵活、指向明确,有望为金融机构提供高效融资渠道的同时 ,将流动性精准引入资本市场 。 ”
姚泽宇指出,根据规定,互换便利操作要求包括了期限灵活、定价市场化:互换便利中互换期限为1年 、但可视情展期 ,互换费率由参与机构招投标方式确定;可用质押品范围广:包括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和公募REITs等,同时折扣率根据质押品风险特征分档设置;资金投向明确:监管部门规定通过互换便利获取的资金只能投向资本市场,用于股票 、股票ETF的投资和做市。
“短期上 ,工具快速落地且机构参与热情高,体现监管部门维持资本市场稳定的决心及良好的机制设置。”姚泽宇指出,此次互换便利工具于9月24日首次提出、10月10日决定创设并开始接受金融机构申报、10月18日正式启动 ,作为创新金融工具从提出到启动经历时长不超1个月 。极高的落地效率彰显了监管部门对于稳定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
根据民生证券宏观团队的分析,央行与非银机构互换资产后,相关机构的潜在套利空间主要体现在股票分红率与质押式回购利率的差值上。这或意味着,高股息股票因其稳定的分红能力 ,成为了市场的青睐之选。
除了可能存在的“套利空间”外,在全市场利率下降 、高回报资产荒的大环境下,持续稳定分红且有合适股息率的红利资产会成为投资者 ,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配置品种 。
业内普遍认为,中字头等高股息资产可能是机构开展互换便利的首选,并且国资委明确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 ,也有利于“中字头 ”估值提升。
央行:截至2024年末,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累计操作超过1000亿元|界面新闻 · 快讯
央行: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新设立工具,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界面新闻 · 快讯
央行将开展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规模不少于500亿元|界面新闻 · 快讯
费率更低!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超市场预期,机构或有较大动力参与|界面新闻
央行将开展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规模预计不低于500亿元 | 宏观晚6点|界面新闻
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将开展35亿元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界面新闻 · 快讯
央行开展3000亿元MLF操作,中标利率2%|界面新闻 · 快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