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5 ,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各行各业都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寻求稳定的“避风港 ” 。
作为消费电子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智能手机行业在过去的一年中经历了难得的回温。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的报告显示 ,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5%,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的同比反弹。
与此同时,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也呈现出新的格局变化 。一些厂商未能在激烈竞争中保持增长,而vivo却持续稳居国内市场第一的位置。
在2024年末举办的vivo会客厅开放日活动中 ,vivo执行副总裁 、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分享了vivo的技术创新成果,海外市场进展 ,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思考。
坚守用户导向 ,从“向内卷 ”到“向上卷”
2024年是智能手机行业风雨交织的一年。尽管同比有所回暖,但由于整体市场需求疲软,总量仍未回到此前高峰水平 。但vivo的增长却超越大盘 ,甚至成为带动市场整体提升的关键力量。
据第三方数据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vivo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以19.2%的市场份额夺得第一 ,截至目前,vivo已三年又三个季度蝉联国内国产手机品牌第一。
vivo由此成为诸多企业的研究样本——为何这家极少在舆论场上造概念、博出位的低调公司,每逢市场波动的周期,它却总能保持稳定健康的经营态势 ,甚至激发出新的活力 。
事实上,无论市场如何动荡,在消费电子行业摸爬滚打近三十年的vivo从未失去对智能手机行业的信心。“手机行业具备高科技、高质量 、高动能特点 ,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胡柏山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手机仍将是最核心的消费电子产品 。
智能手机行业的唱衰者们认为 ,手机厂商已经陷入技术创新瓶颈,随之而来的只有低质量且无意义的价格竞争。“卷”无疑已经是一种行业共识,但vivo并不怕“卷 ” ,而是主动向上突围,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价值升维:识别基于真需求的用户痛点,持续把握用户追求的生活品质和服务体验 ,让生意不仅仅停留在冰冷的买卖层面,而是扮演更具人文关怀的角色,满足用户的情感寄托与诉求。
这也是让智能手机行业持续保持增长活力的关窍 。vivo始终坚持的观点是,无论手机产业的竞争格局如何变化 ,但其发展本质并未改变,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满足用户需求。胡柏山认为,面对竞争 ,vivo有两大核心竞争力,一是用户导向,二是持续的长赛道投入。
用户导向是所有厂商都挂在嘴边的口号,但却并不容易执行 。vivo是产品线梳理得非常清晰的手机厂商之一:采用双品牌策略 ,主品牌vivo强调影像与人文设计,主攻线下渠道,子品牌iQOO则追求极致的游戏性能 ,主攻线上渠道,二者形成合力,分别满足不同目标群体的需求。
任何成功穿越周期的品牌都是如此:不仅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融合产业链的能力、强大的分销能力、更要有抢占用户心智的能力。行之有效的双品牌策略 ,已经让用户对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品牌认知。
用户导向同时也是vivo实现基业长青的根本条件 。智能手机可能是运营难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它涉及全渠道运营,全产业链创新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说既是硬件公司又是电商公司 ,要在精细运营的同时保持产品的持续迭代。因此,只有坚定地实施用户导向,才能确保自己时刻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上 ,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规模,把最先进的技术传递给消费者。
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 ,vivo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企业的韧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才是行业乱局中突破自我的核心竞争力 。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风口诞生的科技行业 ,有人选择盲目跟风,有人错失转型良机,而只有具备定力与远见的企业才能够在潮起潮落中找准方向。
扎根长赛道,成功突围高端
长赛道是vivo面对竞争的另一项核心竞争力。这是vivo在精准洞察用户需求之后 ,坚定长期投入的四条赛道:设计、影像 、性能以及OS 。在持久的投入中,四条长赛道已经成为vivo产品极具辨识度的特色之一。
对长赛道的坚定投入,正在转化成vivo在高端市场攻城略地的优势。胡柏山在采访中透露,vivo在国内高端市场最大的用户来源就是苹果 。影像、OS、游戏性能 ,这几条核心赛道上,vivo与苹果差距已经很小,甚至在影像上面已经开始领先。
vivo用实践验证了一个结论:只有专注地开展系统性 、持续性技术创新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最终实现品牌的长期发展。
vivo于2023年推出的“蓝科技”技术品牌,目前已形成包括蓝晶芯片技术栈、蓝图影像、蓝海续航系统 、蓝心大模型、蓝河操作系统五大模块在内的完整技术矩阵 ,并不断面向用户真实需求进行创新和升级,成为vivo的技术压舱石 。
在外界纷纷质疑智能手机已经没有突破式创新的时刻,vivo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做出了相反的证明。并且,现在还并非终局。胡柏山表示:“例如影像方面 ,我们已经在过去五年取代了微单甚至部分单反场景,最终目标是能够取代绝大部分单反拍摄的场景。还有OS,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做得非常流畅 ,但未来要做到持续流畅 。 ”
科技公司长期保持活力的秘诀之一,就是持续打磨技术能力。这些看似微小的、重复的积累,正在为vivo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绝对优势。正如复利效应的力量一样 ,从量变迈向质变,最终转化为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 。
用户导向与对长赛道的坚定投入不仅让vivo收获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2024年9月 ,vivo在2024年凯度BrandZ中国品牌百强榜中荣获第34位,成为排名最高的新上榜品牌。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在vivo品牌副总裁贾净东看来,做品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同时也非常奢侈,是一件漫长而又昂贵的事情。“做品牌就是做人,需要让大家先认可你的能力,再认识你的风格 ,最后认同你的精神。”
vivo用敏锐的用户洞察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获得了市场认可,准确的产品定位使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从而占据用户心智 ,持续地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 。这正是品牌沉淀的健康循环:从用户需求出发,再惠及用户。
应对周期的最佳姿态
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至今,任何一家跻身Top5的手机厂商都拥有不俗的技术能力 、强大的渠道覆盖和独特的品牌优势 ,但市场结果永远有不同的反馈。事实上,企业在动荡中的每一个决策背后都离不开价值观的引导——企业竞争,本质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
vivo内部推行“本分”的价值观 ,并在产品、组织、经营 、战略等层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本分 ”意味着在任何时期都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并力求把事情做正确。这听上去并不难——在没有压力诱惑的情况下,做到“本分”是人之常情 ,但“本分”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压力和诱惑之下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在行业下行周期,当噱头与风口袭来时 ,仍然专注做好自身的主业。
许多决定是否“正确 ”,可能是当下难以保证的 。但对时刻面向消费者的科技公司而言,用户导向和技术投入无疑是永恒不变的方向。
vivo 在做任何决策时 ,都会把用户摆在第一位去考虑,以避免“自嗨”,更为了防止把资源浪费在自己觉得创新 ,但实际对用户无益的体验上。每当新产品立项时,内部会反复追问:“这个产品做给谁?”“解决用户什么问题?”“解决的方案是不是行业里最好的方案? ”
本分也要求vivo在自身成功的同时实现“利它”与“共赢” 。在打磨技术的过程中,vivo一方面坚持自研 ,通过长赛道技术积累构建护城河向内求;另一方面则坚定与产业协同创新,共同做大蛋糕,向外修。无论是数年前与汇顶科技在屏下指纹解锁上的革命性突破 ,还是如今与蔡司、索尼、联发科等厂商共同打造的手机性能与影像巅峰,vivo不仅实现了自身产品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共同进步。
“互利共赢最典型的一点就是付款,我们给供应商的付款时限是全中国最快的之一 ,大部分在30到45天搞定,没有超过60天的 。如果供应商资金紧张,我们可以提前付款。 ”胡柏山说 ,“好企业让自己过的好,更好的企业是让更多人过的好。”
vivo提供的数据显示,vivo目前有合作伙伴近400家,涵盖显示、拍照 、电子、结构、半导体等多个领域 ,合作十年以上的伙伴超过25% 。
“做企业不是个人英雄主义,雁行致远是希望能够有一群人,共同为一个伟大目标去努力。关键词是“共” ,共创 、共享、共荣。”贾净东如是说 。
这也是vivo独特的竞争观。知名科技战略专家周掌柜在活动中表示,vivo的竞争观念是“超越竞争 ”,它不像地面动物一样进行缠斗,雁行所产生的上升气流能够保证团队大幅提升效能 ,这是一种可持续的竞争方式,同时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促进组织进化,是一种“共荣观”。
越是充满不确定的时刻 ,越要求企业保持简单与专注。穿越行业的风云变幻,vivo从不喊华而不实的口号,更不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朝着正确的方向徐徐前行,从“让自己过的好”到“让更多人过的好 ”,正是应对周期的最佳姿态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