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珍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0.2% ,和上年持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下跌2.2%,跌幅较上年收窄0.8个百分点 。整体看,物价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不过 ,从12月来看,稳增长 、促消费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释放,居民消费有望逐渐复苏。
12月CPI同比上涨0.1% ,涨幅较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价格下跌拖累。但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连续三个月回升,显示“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对需求的提振 。
“随着以家电促销为代表的‘以旧换新’政策的切实落地,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明显上涨。居民消费需求小幅增加 ,推动部分消费品、服务价格上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界面新闻说 。
他指出,CPI中服务价格同比增速从9月的0.2%上涨至12月的0.5%,与剔除耐用消费品的生活资料同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波动大体同步 ,间接反映出政策效应释放,居民消费逐渐恢复。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指出,12月核心CPI同比增速继续回升,其中通信工具价格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为正 ,交通工具价格同比跌幅连续两个月收窄,反映出在前期原材料成本上涨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耐用品需求好转的背景下,行业“价格战”缓和。
工业品价格方面 ,12月PPI同比下降2.3%,降幅较11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跌幅收窄 。分析师指出 ,这在一定程度上和9月下旬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推出后,实物工作量加快带动原材料价格走出低位有关。
另外,高瑞东认为 ,这也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下,整治“内卷式”竞争效果初现。比如,光伏、锂电价格环比跌幅收窄 ,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迎来环比上涨,新兴行业竞争格局有所改善 。11月以来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开始执行,带动非金属矿物制品价格持续上涨。
尽管12月通胀数据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需要注意到 ,过去两年我国CPI同比均为0.2%,PPI同比连续27个月负增长,走出低通胀还需要政策持续发力。
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迪对界面新闻分析称 ,过去两年我国CPI保持在较低水平,原因有三:一是,过去几年我国工农业生产能力不断积累 ,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内卷式 ”竞争,价格战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受地产 、股市下行等影响 ,居民财富受到一定冲击,消费信心不足,最终需求未得到充分释放;三是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稳中有降,尤其是对我国CPI影响较大的原油价格持续回落,成本端也对通胀有一定的拖累 。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物价合理回升”的目标,提振消费是关键。展望2025年 ,分析师表示,虽然有上年低基数的影响,但考虑到本轮猪周期产能去化相对偏慢以及国内需求复苏较为曲折 ,预计CPI整体涨幅偏温和,PPI同比降幅也将有所收窄,但走出负增长仍需时日。
苏剑表示 ,今年宏观经济的增长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要走出低通胀的困境,必须依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2025年促进物价回升 ,除了有针对性地支持当前消费领域的薄弱环节外,还需关注三条线索:其一,房地产企稳回升仍是核心环节 ,房价与居住价格挂钩、房地产投资与黑色建材价格挂钩、房地产销售与家用器具价格挂钩。其二,居民就业与收入信心改善更具根本性,财政政策的总量发力,以及结构上向民生领域倾斜 ,可发挥强大效能。其三,积极调节部分领域产能投放,释放新能源领域价格弹性颇为必要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