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牌照数量缩减仍在进行中。
据央行官网披露 ,2025年以来,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得仕股份”) 、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下称“中汇支付 ”)、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汇明商务”)的支付牌照被注销 。
其中,得仕股份成立于2006年,是上海地区最早取得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之一。汇明商务归属于上汽集团 ,其支付品牌为“车享付”。中汇支付的业务规模也曾在行业内位居前列。3家公司都曾因业务违规先后受到监管部门罚款,最终导致牌照未能如期续展 。
早在2021年8月、2023年1月,得仕股份、中汇支付就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 ,人民银行决定中止对其《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申请的审查。尽管只是中止,但后续牌照续展一直悬而未决,直到今年才公布注销信息。
事实上 ,近几年支付牌照一直呈现“缩减”态势 。据媒体统计,截至目前,持牌支付机构仅剩172家 ,相比巅峰时期的271家大幅缩减,其中近半数(49张)牌照为2022年至2024年间注销。
央行官网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共有10家机构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 ,其中既有《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中监管对同一股东持有支付牌照数量的要求,也有出于监管处罚的原因。
2024年5月,《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为行业带来新一轮整合浪潮 。该条例明确规定同一股东不得持有两个及以上同类业务支付机构10%以上股权 ,这促使许多机构主动进行业务整合。
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强监管依然会持续,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深入落实 ,将继续加强对支付行业的全链条监管,确保支付机构合规经营,维护支付市场秩序。在这一背景下 ,支付机构自身合规依然是重中之重,在非银新规的严格监管下,支付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 。
险企持续“瘦身”!新年以来多家保险分支机构接连被撤销|界面新闻
银行联名信用卡“瘦身”潮持续,又有两家银行宣布停发相关产品|界面新闻
韩国银行业持续“瘦身”,员工每年减少1000人|界面新闻 · 快讯
开年26家证券私募牌照注销,两家昔日百亿私募在列!为什么主动“弃权”?|界面新闻
第三张个人征信牌照来了!钱塘征信完成工商登记,蚂蚁全资子公司持股29.9%|界面新闻
跨境支付公司XTransfer拿下内地支付牌照,银联商务曾5.55亿元挂牌转让|界面新闻
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抵京,大风黄色和持续低温蓝色双预警齐发|界面新闻 · 快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